角膜散光是由于角膜形态不规则,各子午线(即不同方向的经线)屈光力存在差异,导致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无法聚焦于同一焦点,从而出现视物模糊的屈光异常状态。其形成原因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。
先天性因素是角膜散光最常见的成因,多与遗传相关,属于生理性发育异常。正常角膜近似光滑的球面,而先天性散光患者的角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,各部分生长速度不均衡,导致角膜形态更接近 “橄榄球状”—— 某一方向(如水平或垂直方向)的曲率更陡峭,另一方向则更平坦,这种规则性差异会使光线经过角膜折射后形成不同焦点,引发规则散光。
后天性因素则由眼部损伤、疾病或手术等导致角膜形态改变引起。比如眼部外伤,角膜受钝挫伤或裂伤后,愈合过程中瘢痕组织收缩会牵拉角膜,使其表面变得凹凸不平,形成不规则散光;眼部手术(如白内障、青光眼手术)的角膜切口可能改变局部曲率,或术后炎症反应导致角膜形态异常;此外,圆锥角膜(角膜中央进行性变薄、向前突出)、角膜炎(炎症愈合后形成瘢痕)等疾病,也会破坏角膜的平滑性,引发散光。
少数情况下,长期佩戴不合适的隐形眼镜可能因机械压迫改变角膜形态,导致暂时性散光。明确角膜散光的成因,有助于选择配镜、角膜屈光手术等针对性矫正方案。